奔跑吧 中歐班列
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推進的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各方積極參與推進的重要事業,為增進各國民眾福祉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人民日報自5月5日起在9版推出“一帶一路”建設系列報道,結合相關部門最新數據,回眸累累碩果,展望愿景未來。本版摘登中歐班列發展相關報道,以饗讀者。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千年之前,絡繹不絕的駝鈴商隊曾撐起了一路繁華相望;千年之后,呼嘯穿梭的中歐班列不斷提速,續寫著古老亞歐大陸的生機勃勃。
從月均1列到日均5列,自2011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突破3700列。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的開行數量更是同比增長1.75倍。中歐班列正牽引絲綢之路經濟帶,駛入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的快車道。
坐標:新疆阿拉山口
“綠色通道”合力打造,“黃金口岸”拔地而起
4月19日,穿越紅色的海關拱門,接受不停車“透視”檢驗,X8086次列車再次從阿拉山口駛出大理石國門,一路奔向波蘭。
烏魯木齊鐵路局集裝箱換裝庫三區內,“鋼鐵手臂”正將藍底白字的中歐班列集裝箱從哈薩克斯坦的“寬軌”板車上吊起、平移,穩穩地放置到中國鐵路標準軌道上。在這座亞洲最大的鐵路室內換裝站內,兩小時就可以完成55節集裝箱的換裝。
“別看現在阿拉山口每天能換裝400節標準箱,20世紀90年代末到中歐班列開通前,一周才需要換裝10多節車皮。”烏魯木齊局阿拉山口站貨運車間副主任高強介紹,中國鐵路的軌距為1435毫米,而哈薩克斯坦鐵路軌距是1520毫米,列車入境就要在阿拉山口換裝,出境要在哈薩克斯坦的多斯托克換裝。
隨著2011年中歐班列的順利開通,跨部門、跨國別的合作越來越緊密,一切都變得不同了。“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的中歐班列,使鐵路貨物列車也有了“時刻表”,不僅縮短了運輸時間,而且保證了運抵時限。
阿拉山口艾比湖路549號,一座外觀并不起眼的小樓,卻是物流代理眼中阿拉山口最熱鬧的辦公樓。“海關和鐵路部門在這里合署辦公,原來要奔波一天時間辦手續,現在連辦手續加車輛編組,總共不超過4個小時。”捷安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高興地說。
據阿拉山口海關副關長白晨介紹,“一關兩檢”與鐵路部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采取始發報關報檢、口岸轉關放行、艙單數據提前傳輸、票據單證提前申報等措施,使口岸通關時間由12小時壓縮至6小時內,通關效率較班列開行前提高了一倍。
在王磊看來,自己的企業就是中歐班列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受益者。“企業代理發往歐洲的貨物翻了倍,今年還會增加。企業員工也從不到30人增加到了40人。”
阿拉山口曾以大風肆虐而聞名。如今,這個昔日的戈壁驛站又搭乘著中歐班列,借助新疆首個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站在了“一帶一路”的“風口”上。“從‘過路不增值’通道經濟,阿拉山口正逐步向‘磁場效應’的口岸經濟大步邁進。” 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張學海說。
坐標:浙江義烏
買全球,賣全球,“金火車”為中歐企業帶來實惠
“我們可是響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積極分子1浙江盟德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旭鋒笑著說,“你看我們的進口商品館,酒水、奶粉、橄欖油、火腿……有了中歐班列,不僅運價便宜,而且方便快捷,現在做貿易,有底氣得很1
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中歐鐵路班列的運輸時間比傳統海運節省近1個月。鐵路運輸具備價格低廉、綠色低碳等優勢。正因如此,2011年才開行的中歐班列,運輸需求呈現了爆發式增長。
中歐班列(義烏至馬德里線)每周開行兩趟,這趟鏈接全球最大小商品出口基地與歐盟內對中國出口貿易增速最快國家的班列,馳騁1.3萬多公里,是全球最長的貨運班列。現在有了中歐班列,義烏小商品出口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不僅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都縮短了,而且運輸成本下降了近30%。
旺盛的需求讓中歐班列奔跑得更遠、更頻繁。短短兩年多,從義烏出發的中歐班列的開行線路,就從1條增長到8條,開行頻次從原來不定期發展到如今的每周兩列常態化開行,目的地也擴大到境外30多個城市。
中歐班列降低了大宗商品高效跨境運輸的費用,助推了“買全球,賣全球”,成為企業眼中的“金火車”。以日用小商品、服裝、箱包、五金工具以及電子產品等為代表的2000多種性價比高的“中國制造”,通過中歐班列運抵中亞和歐洲市場;而英國母嬰產品、德國啤酒、西班牙火腿、哈薩克斯坦面粉等搶手“海淘貨”,也通過中歐班列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
“咱們的自主品牌汽車、鋼鐵鑄件、優質石材是搭乘中歐班列出境,而法國波爾多酒莊的原裝紅酒、白俄羅斯的優質液態牛奶也都是搭乘中歐班列運抵武漢銷售,全程貨源直采、冷鏈運輸,保證了質量可控,銷售平價,讓中歐企業和當地百姓真正享受到了‘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實惠。”漢新歐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武光明說。
坐標:北京
中歐班列發展的背后,是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項重要務實合作舉措,中歐班列不僅僅是一條聯通中歐貨物的通道,還是承載亞歐全方位交流的紐帶。空口袋立不起來,中歐班列飛一般發展速度的背后,是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和沿線地區愈加豐滿生動的現實需求。
如今,中歐班列發展進入加擋提速新階段。中歐班列正牽引絲綢之路經濟帶,駛入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的快車道。
4月20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布: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國、波蘭、俄羅斯等七國鐵路部門簽署《關于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這是中國鐵路第一次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鐵路部門簽署有關中歐班列開行方面的合作協議,標志著中國與沿線主要國家鐵路的合作關系更加緊密,既為中歐班列的開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機制保障,也對進一步密切中國與上述六國的經貿交流合作,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4月21日,首列由西安駛往匈牙利的中歐班列,滿載著小家電、服裝、玩具等“中國制造”順利抵達布達佩斯。
4月29日,首趟從英國倫敦始發的中歐班列,搭載著各種飲料、維生素及醫藥產品、嬰兒用品等貨物,緩緩駛入浙江義烏,義烏至倫敦中歐班列成功實現往返。
……
自2011年重慶至杜伊斯堡首列中歐國際貨物列車開行以來,中歐班列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興起。迄今,國內開行中歐班列城市已達27個,覆蓋21個省區市,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中歐班列年開行列數從2011年的17列逐年遞增到2016年的1702列。繁忙的中歐班列讓全長逾1萬公里的第二亞歐大陸橋熱鬧非凡。
1萬多公里,中歐班列的每次開行,就仿佛一場接力跑,對接的,除了寬窄不一的軌道,還有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它一方面激發著沿途國家經貿交往日趨活躍;另一方面,又見證著國家間鐵路、口岸、海關等部門的合作日趨密切。
“現在中歐班列已經成為哈薩克斯坦鐵路部門保障的重中之重,所有車皮、人員都要優先安排,4小時就必須要完成裝卸出站。”哈薩克斯坦鐵路公司多斯特克站駐阿拉山口站貨物交接所值班員塔拉噶說,在中歐班列開通前,阿拉山口出境的貨物等車皮至少要等上3天,現在班列越來越多,開行的方向也越來越多,保證中歐班列的時間優勢已經成為哈鐵的頭等大事。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新疆環宇捷安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ICP備案號:新ICP備16001661號-1 |